|

楼主 |
发表于 2007-9-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6 L) E7 q+ [' p/ S7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 n! R2 ? b1 C& x~~~~~~~~~~~~~~~~~~~~~~) L: Q2 E/ ^3 T5 r- U$ p
: ~& S" R T: V( P自05年10月21日以来,Z先生在本论坛"羊拉屎,哩哩啦啦"写了好几个月的,"置顶"、"精华"
% x2 A) w5 F8 V' `" {* |大作,终于有了准备结束之意了,我曾对他的文章说过:是浅薄无物,而又错误百出,谬论连篇的. h4 D m a! N* @1 o' T3 j
话,人们大多不赞成我的意见,而我,因为在没有看到他有结束之意,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
/ V' U! s6 q! G6 \8 H L"高招,绝活"之前,未敢把话说的过早,现在人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可以知道这一池子水,
' W; q. Z: k& r6 L到底有多深了.原来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啊?!- y3 d. z: ^# K0 n% B- ^
Z先生的大作,提出了"清晰、准确、高效"三个"原则",对此,我既表示赞同,又表示疑惑,因为
' W9 l. |- H4 g7 S他自己似乎在这三件事上,说了许多错话,叫人怎么相信他啊?8 z6 c! \' R, z9 S7 T% \
关于准确,我对它已经谈的够多的了,不过直到前面发表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短文! f& }8 ], y0 _+ {4 z/ V! K0 u
里,我才彻底地在理论上说请了这个问题:他以为3000,就是3000,就不应该是2999.97的"理想"
( x# h8 C( e2 U$ O' V" Z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如果你测量的数据正好就是你输入的数据,那么有可能3000,就是:+ o) L1 ^1 }: k7 k+ I5 P
3000.0000但是只要你测量的数据不是由你直接输入的,而是经过计算机计算的那就完全可能1 G* b0 w {2 Z+ p% R
出现,本应为3000,变成2999.997的情况,因为不管你输入数据的时候是以什么数输入的(即,
/ q% S8 q: `- L6 g' Q不管它是整数还是实数),计算机都已经一律变成了实型数,并且是以浮点法计算的,(也就是2 D. F7 A+ z2 G6 r0 ^0 _' H
精确计算法,或者说近似计算法),因此,它的结果也就只能是近似值,这是凭你再有什么权威,
4 O" s$ E5 m; n0 Q2 S再有什么"人气",也无济于事,无可奈何的.
) F( N! r [4 @) @
9 H0 I$ m9 Z' Q, g4 B A关于高效,我已经说过,一个搞建筑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不用专业软件,自己又不定
, m0 h7 x+ `$ ?6 Q. Y. u制AutoCAD的话,绝无高效可言!可以设想一下:在建筑设计中,上来就要碰到的画轴线的问题,
1 r- m9 ?. B( I如果不用任何专业软件,对每条轴线都一次性地全部画上圆圈,标出轴线号,难道是可以想象的7 R/ b% I6 b2 v) C3 w' y4 @
吗?还有在墙面上开门窗,并且同时插入门窗图块,同时编写好门窗号,这样的问题,如果不使用) ?; R% U9 }( p' _3 ]. k# d: _) T1 j
专业软件,是那么很容易的事吗?只有那些只做装修的朋友,不用画轴线,也不用标轴线,还不$ L1 F* y1 E% Q: G) K- y+ j
用开门窗,因为他们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做设计,别人已经为他们画好了轴线,开好了门窗了.
5 {, A/ z- v j9 v5 d4 c我猜Z先生也是一个这样的伙计!其它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也都是要依靠专业软件去解决的.
+ w: r' C- I" m! e; [ D这里也不想再多说了.他口口声声厌烦"定制",其实他自己也是在定制的,如定制线型,线宽,
; q& e* j6 g2 L定制标注格式,定制单位,定制文字格式等等,等等,只不过他并不自觉,不懂得那就是"定制". _1 {& r [9 T1 l& B. s
罢了,否则不是在自己骂自己吗?6 h, t, T* o) ?, J6 I5 Z
3 O% D4 I. G' e+ U' p# C/ H+ _有人还会说:他说"清晰"总没错吧?是的,他说的"清晰、准确、高效",三个要求都没错,问题是4 h0 c2 y& M% B- _4 ^$ \4 @
他自己是怎么做的.1 X P$ d+ o! v* C
我没看到他传上什么图来,好象无从说起,我也是为查找一句话的出处,重新阅读了他的大作,
( M* M9 B. ?# b" v2 `9 M突然看出了他的做法,这真是:
- i7 P5 e# i; N8 G"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Q6 i6 a2 n* x
我们可以从他定制(其实他也在做着"定制",只不过他不自觉)的样式中看出来.他的"清晰"也
6 S( S) W0 ]8 [5 u: I1 @6 f0 y是不存在的!他在谈到"线宽"一节的时候曾说,他是这样设置的:
$ k4 z* B) j6 n2 _/ ]* V9 e1 q"我们的线宽可以用0.13\0.25\0.4这种粗细规格。如果我们是不按照比例打印A3规格,这
! i5 E' J8 g" T" g6 `时候线宽设置要比按比例的小一号0.09\0.15\0.3,这样才能使小图看上去清晰分明。"8 `: r" u( E* o& J" @% X2 V4 E! {8 T
他不是说,人家"天正"不符合建筑设计画图的原则吗?其实建筑设计并没有提出过什么单独的3 n+ h) F; Z$ ?1 T: I1 }" c- w5 W1 B: C; |
"画图的原则",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被先生言传身教,要自己培养画图的仔细、严谨的作风,
, G G+ J% w0 { Q) A% {+ d% p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按照国家制图标准来画,他Z先生既然这么重视建筑设计画图的原则,那么: h& I" Y- O( P) x* x# x. F
他就应该知道国家标准,了解国家标准,遵守国家标准了吧?然而上面所引用的他的线宽设置,1 W" d8 O+ s4 O. W) w I$ Y
就分明不符合国家标准!
* y' f: Z; v- Y; u" t+ _6 L* \9 {+ Z$ L2 H
* r- [5 |. p" T" Q7 q请看,国标《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50001-2001)》中,第3.0.1条规定:
( l( \% ~: ^7 S+ W+ L4 E& d"图线的宽度b,从下列线宽系列中选取:2.0,1.4,1.0,0.7,0.5,0.35mm.& @2 R6 C9 r$ u
每个图样,应根据复杂程度与比例大小,先选定基本线宽b,& j0 F) u7 D: _, k5 I% T# P
其余两种线宽则应分别为:0.5b和0.25b,组成线宽组,各种线宽组已列在表3.0.1中.
2 j; F3 E& t- h) u3 A- h可知,要想达到"清晰"二字的要求,就必须粗细线分明,按国标的规定,在一组线宽组中的线宽
# g7 H7 n: s* Q3 S9 B0 q4 K% ~比应该能达到:b/0.5b/0.25b6 [* I" H$ s; N5 Q4 X6 @! J% X1 P
而他所列出的线宽组,显然不符合表3.0.1中的任何一组.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线宽比的.
& X& a. x) S4 G5 R8 ?- I表3.0.1中除列出了线宽组外,还有小号字的"注",也是我们应当遵守的,特录于下:
1 z$ Z$ c; ~, @7 m3 V"注:1.需要微缩的图纸,不宜采用0.18mm及更细的线宽.8 \; w/ I# [- C9 e1 T0 e
2.同一张图纸内,各不同线宽中的细线,可统一采用较细的线宽组的细线."
e4 H6 S4 r8 R8 k$ f* i) P( ~# }1 e; d* ]* P7 J
现在几乎所有设计院的所有正规图纸中,一般都要求:图纸要缩微保存,因此采用0.09和0.13
* I! Q6 F" q2 t5 k. m+ D0 r1 `这两种规格,甚至0.18都是不恰当的.至于他所谓"不按照比例打印A3规格",其实很简单,画图、
1 e, O, ^. r6 b o打印都应按正常情况设置线宽,而"不按照比例打印A3规格"的,那就特殊缩小了打,就可以了,
/ c* O3 d2 ?3 L+ G/ T/ x: M干吗还要在定制时单独为它设置线宽呢?
" Q' }* C2 O: o5 ^8 d$ y/ K4 o1 u6 ^6 L5 }
那么,这样的设置是"清晰分明"的吗?否!4 A U1 t2 ?( {5 x# Q) b
事实上等于和小于0.18的线宽,在晒蓝图的时候就是很难看得清的,因而是模糊的,作施工图, j& N; m( [1 o) i9 m% m
时,都是忌讳使用的,所以国家标准要加以限制,而他这两个系列中的0.09和0.13都是不符合
0 G( L3 E, a4 h1 ["清晰"的要求的.这样的图纸晒出来,肯定会遭到施工单位的普遍不满,因而也就根本谈不到: Z) I& w6 j X* n
什么"清晰"的.
+ Q. Y4 s# ?5 |; r( L2 U更何况图纸大多是需要缩微保存的,因此即使是0.18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故而不必去谈更% |( d/ V8 X0 p* d% h# Y' j+ W
细的线宽了!+ A: t* u+ x" t. U4 q* i
& H: l& v K7 k# C, b有人会说,那人家Z先生,就为了"清晰"就要这样设,不可以吗?如果真的他只是自己这样设置,
0 f+ C1 z n" v& ^3 n4 q不是在此大肆宣扬,自然不与别人相关,那也似乎不无不可,但是他在这样的"公众场合"发表,. j( c( A1 J) R2 X4 m; `
这样的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却又要向大众推荐的东西,发表之前似乎就已获得"置顶"、
# J* N. ^4 E9 I"精华"的显赫位置的,却又是态度如此不慎重的文章,显然是误人子弟的,害人非浅的!" S0 l: h8 c- e J6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0 e: b' c) R( U% {总的说,他的这个设置是"粗的不粗,细的太细",又怎么会有"清晰"可言呢?
3 ^2 f" O) K( N7 Y* P
9 t* [- T) B4 R, k0 t7 r& A. }可能有人会说,国标是对其它专业说的,不是对建筑专业说的,或者有人还会说,国标只是对4 ?$ C3 G1 Q4 u2 k4 p* P
手工画图说的,不是对计算机画图说的,这些都是不对的,前面引用的标准,即
( v: {7 i1 u, s& B) {" V《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50001-2001)》中就有规定,
. G! p9 Q" L2 t7 h- a) K请看,第1.0.3条明确规定:
6 h. g5 L# x- I6 V- [; C9 d"1.0.3.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制图方式绘制的图样:2 x% ^8 J W- m2 T7 s
1. 手工制图;" O. o4 c3 _* |: P
2. 计算机制图;
* s$ o6 F& n( c% w3 }第1.0.4条又规定:
' C4 L( X' k0 B. A& Z Q"1.0.4 本标准适用于各专业下列工程图:
' U! u2 d! ?- y* v% Z/ m& a5 F1.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各阶段设计图,竣工图;
$ v r2 Q! D+ m9 @, q% E( o3 H2.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总平面的实测图;. y$ b) J, `- Q' }
3. 通用设计图、标准设计图."7 x% X* \0 K# X, X) K
注意:"各专业",当然包括建筑专业! ~* z8 z6 L, s: M& @7 J3 j
9 f0 h; A1 Y7 x; N" ~. r& q" W一个自以为懂得国家规范、标准的人,原来自己根本不遵守!' c* E- [" c0 Z
一个自吹很讲究"清晰、准确、高效"的人,原来是既不"清晰",又不懂得"准确",更不知道要 A" o) W% B( f3 s
怎样才能"高效"的!大家说,这样的人是不是"误人子弟"、是不是"欺世盗名"啊?
4 ]) E) H$ t" b! I9 p( w) L1 n他那篇洋洋洒洒的大作,其实在关键点上大部分都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只要稍微较点真,
, I! x' c/ u& D; n( G都会发现,他的那篇大作,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检验的,十分拙劣的文章.9 l @- p) i. ]/ \
他的文章除了提出"清晰、准确、高效"三个空洞的口号外,是既不清晰,也不准确,更谈不到
; u2 j4 i: t6 k |% r- O, s高效的!就是说,这三样,他一样儿也不占!
0 X& | V5 T% M3 ]# \象这样的谬论连篇的文章,还要"出书"!不要让人"笑掉大牙"!这样的"书"一出来,不是宋丹丹5 a( L- I) K1 x( o9 g
的《月子》那才"相当"怪呢!: S. `5 v0 i1 l2 t3 K3 v) |
: r. a' ^( A2 x
好了,笑话少说,我既然否定了Z先生关于线宽的设定,那么总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V2 i7 B) o4 y5 V
究竟应该怎样设置线宽才是正确的呢?啊,这里又要说了:别再说什么"AutoCAD
5 S6 P, a, \ {; Y& a3 f! y无对错"了!我在Z先生的大作中,至少已经挑出五条以上的"大虫子"了,7 T( A# [2 E, m$ @" N/ t3 J
除了上述关于线宽比的规定之外,再请看上面引述的国标中,第3.0.5条的规定:
# f$ v! g: d- X7 z; D3 ~( w. s: R"相互平行的图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宽度,且不宜小于0.7mm."
4 i3 f; C- Z b$ L% Z0 b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国标规定的线宽组了:
( G9 T/ ]' c) u1 }& o6 o我们假定通常的出图比例为1:100,而绘图比例永远是1:1.
1 ~" }) A6 M4 `当我们在北方地区工作时,或者我们为北方地区的工程做设计时,由于当地砖墙厚度通常都6 E* U- M2 T7 d! L
大于等于240mm,在图面上就显示为240个绘图单位,而线宽就可以取0.7mm,即70个绘图单位,* z. e, H- P6 v3 X+ `9 S
即使按照加粗的墙线以外缘定位,那么240 减去两倍的线宽,还有140,足以满足规定.如果* t T+ ^2 C; B$ r' |
按照加粗的墙线以中线定位的话线宽取1.0mm,即100个绘图单位,那么中间的间隙宽度也有6 n v; R0 |0 h/ b: j
140.
1 E+ e/ t- }( N# O3 l: G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还是取粗线的线宽b,为:0.7mm.线宽组就取:0.7/0.35/0.18.
1 w+ t% v3 E2 N2 d: n- z2 [; F+ Z而当我们在南方地区工作,或我们是为南方地区的工程做设计时,墙厚通常为:180mm,用与
# w2 u+ v! ?6 I前述相同的方法计算,如果按照加粗的墙线以外缘定位,我们取粗线线宽b,为:0.6mm.那么
6 z; d; o. k7 l0 @180 减去两倍的线宽,还有60,正好间隙等于粗线线宽,这样一来我们取线宽组为:
' u0 ^1 U% }) E# H, f, r0.6/0.35/0.18也还勉强过的去.如果按照加粗的墙线以中线定位,我们取粗线线宽b,就可以$ ]; a' t/ Y( E0 Z5 P% L" v4 {/ o
取:0.7mm.线宽组就取:0.7/0.35/0.18.5 z8 i' `, H1 O4 K
只有这样设置的线宽才是"清晰"的,才是让人放心的.
- ~2 N5 o% D0 r8 \1 Z) ~5 R: t! F! Q- u4 |/ \! `) }. ^) c5 @! y4 i; b
到这里,我们可以说,这个有关线宽设置的问题总算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了.这里我们并没有
4 _4 }$ K1 a/ U+ }" u/ [! C, J+ H% G讨论线宽是随层设置好,还是随画图的过程,直接对所画的线设置好.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吧.
: e, c @) L1 ~3 f) \2 S+ D+ w. `' M6 T7 D
对于象"线宽"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也是不可大意的.什么叫"严谨"?就是我们对每一件9 `- [" E) b5 N9 _2 O) R/ O2 v0 M
工作,哪怕是很细小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象Z先生那样随随便便一说,似乎没问题,其实
+ q0 L; s6 C+ \% x是大有问题的.# D0 }1 N# @8 J3 o8 E/ i%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