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设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论坛新手常用操作帮助系统等待验证的用户请看获取社区币方法的说明新注册会员必读(必修)
查看: 1233|回复: 0

[资源下载] 同济大学科学家成功研制出3D打印机器蜻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蜻蜓具有极其出色的飞行性能,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空中悬停,甚至做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飞行, 让多数鸟类望尘莫及,故有“飞行之王”的美誉。近来,针对一种常见的蜻蜓——碧伟蜓,借助3D打印技术,同济大学研究沈海军教授团队开展了计算机建模、风洞试验、蜻蜓扑翼机制作等一系列仿生研究工作,并于本月初成功研制了一架仿生微型电动遥控机器“蜻蜓”,同时进行了初步试飞。, C& `: T! Y% R' x6 U1 a3 D6 }$ L
. S1 `6 e2 e$ ~1 A
       为了设计该仿蜻蜓微型扑翼机,研究团队先深入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他们采用CAD软件对碧伟蜓进行了几何实体建模,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了该蜻蜓的三维实体模型,见图1。
3 l  |' S; {& `. T/ t0 W
0 G! ]" a6 U0 o1 Y1 I图1  3D打印的1:1蜻蜓实体模型
8 X5 r2 a+ ~6 m% K* p3 r# c( A
& E$ x1 ?1 I2 j% L% L1 O. E6 s       接着,参照碧伟蜓的特征,研究人员简化了蜻蜓的翅膀、翅脉、头部、足部、胸部以及腰身部。他们结合扑翼飞机特点,设计并绘制出了相应的仿蜻蜓飞机的机翼、机身、起落架、发动机架等部件CAD模型;其中,蜻蜓的尾端被巧妙地设计成了飞机的方向舵。有了CAD模型,将其转化为STL文件格式,便可依次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仿蜻蜓飞机的头部、翅膀、足以及身体等扑翼机部件。
! P2 @; |/ o9 K0 t
( Y1 b6 Q+ s- D4 L# n) w       给蜻蜓扑翼机选配动力和电子装备非常重要。根据以往的经验,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7mm直径的有刷电机和相应的减速组作为动力,3.7伏特的的锂电池作为能源;发射/接收装备选择红外二通控制。其中,一个通道控制蜻蜓机翼的扑打频率,即飞行高度与速度,另一通道控制蜻蜓的航向。蜻蜓的方向舵选用自制的4mm线圈直径的微型电磁舵机。
" W% u. U! b; A" ~5 e+ }* D* R1 k
5 _) S: t% m  j2 p- r) N图2
! }$ y* d- I8 T1 b' }* ~" q
6 _0 Y. H, y2 z9 p$ o 图3 同济大学最新研制的3D打印机器“蜻蜓”
3 o/ z( q, x5 ?
, T. U3 I; Y& S' P* t; A       将上述3D打印的“蜻蜓”部件、动力和电子装备组装起来,并在”蜻蜓”翅脉上铺设0.1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一个遥控的机器“蜻蜓”便基本完成,见3。完成后的机器“蜻蜓”总重15克,翼展15cm,身长16cm。在加电和遥控下,蜻蜓的一对翅膀交互拍打,产升力和拉力;尾部的电磁舵可左右自如偏转,控制蜻蜓的航向。
. Q7 T( c7 k; H* W& G- Y: z: \
$ I. ]( @3 k; M) B% E       为了确保动力系统与气动性能相匹配,加装了动力系统的3D打印机器“蜻蜓”在同济大学微小飞机实验室的风洞中进行了吹风实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动力系统可产生十余克的升力和拉力,满足“蜻蜓”飞行的动力要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验所使用的风洞很特别,是不久前该实验室1:1成功复原的100余年前莱特兄弟所使用的风洞。该风洞原来的升力/阻力机械天平目前已被改造成了精度更高的电子天平。
) N% O8 A1 v. m+ i# E / Z7 E& j5 W  S# O7 o! u0 `
图4
  r7 k( K3 L. E, b0 E( `! n5 m) y. u8 C9 y
       在自然界千万年的进化中优胜劣汰,禽类、昆虫、飞鱼等动物练就了高超的飞行本领。相比之下,人类的航空史仅有百十年,因此,人类要自由翱翔,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动物学习。目前,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同济大学已相继成功研制了飞鸟扑翼机、仿生飞鱼滑翔机、机器蜻蜓等等。三维打印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更多自然界中动物飞行的奥秘,为人类探究动物飞行增加了一种新的手段。
; N) V! W0 x. X0 b( J       注: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maker8.com,由i3DOne社区整理翻译。
3 [) ?6 J1 }+ L6 r: N本文转自:http://www.i3done.com/news/2016/428.html    3Don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免责|隐私|版权|广告|联系|手机版|CAD设计论坛

GMT+8, 2025-2-23 01:43

CAD设计论坛,为工程师增加动力。

© 2005-2025 askc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