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信里共享最多的就是2015CES,而展会中谈的最多的就是智能家居。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也是这个CES展会,当时宣传最火的则是3D打印,怎么短短一年,变化怎么这么大,其实不必惊慌,因为3D打印和智能家居其实是同出一脉,都属于广义机器人,只不过前者是生产机器人,而后者属于服务机器人。所以说归根结底,现在的年代应该算是机器人大发展的年代。3 m' c# K! d6 o( M. u
2 {& `. w/ J0 {- J5 | q4 G图/机器人
( s. d5 l9 m! d4 K/ W+ c' E$ U
1 S. Y9 C1 z. h3 |. u% k 我的上篇文章中已经阐明了3D打印与机器人的关系,其实从根本来说,3D打印真的能算作是机器人的一种。因为机器人本身的定义就是替代人类,有了机器人,人类会演变成一个真正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和服务者。机器人就是作为生产者和服务者的使命出现的,而3D打印就是属于生产机器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家居则当然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只不过它结合了大量的物联网技术。
, N7 ]$ B6 m) K; G# }/ h# N' _
% y' w3 c. J1 r$ X( Y6 w1 |& E' a 虽然前两年我参与3D打印的活动会更多一些,那是因为我们是3D打印行业的前处理,就是3D打印模型的创建和修改,是CAD。而相对应的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对我们的依赖则是后处理,就是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运算和模拟,是CAM。CAD是为了输入,而CAM更多的是为了输出。CAD/CAM的一体化正好对应着3D打印与机器人的一体化。 H1 q- X1 z5 f' g0 Q
目前机器人本体上,中国市场上主要是ABB,FANUC,KUKA,MOTOMAN,STAUBLI这几家占据主流,因为这几家企业掌控着机器人的几大核心组件如控制器,伺服器,减速器,仿真软件的核心技术。而中国人目前做的更多是零配件生产与组装,以及系统集成。几大核心组件中又以减速器和仿真软件难度最大。减速器是最核心的,它制约着机器人各个运动关节的误差积累,是机器人高低端划分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 _: Z! f( y# W, p4 D- [# Q
% E8 D7 g- e5 l 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Nabtesco和Harmonica这两家日本企业。而日本人对待这种技术和五轴联动技术一样,对中国是不开放的。而仿真软件则是制约着机器人对人工校验和虚拟加工的实际精度。目前机器人仿真软件使用的较多是ROBOSTUDIO,ROBOGUIDE,ROBOTMASTER,其中前面两个分别是ABB和FANUC机器人自身的配套软件,而ROBOTMASTER虽然是纯软件公司intercam的产品,但也听说与GM公司有着一定的关联。总而言之,现在的仿真软件因为商业的目的还不能做到真正的通用性,平台化。
( d/ v, E: G3 J6 T- j5 K0 Y' \/ J6 D+ O: _. J9 T% s
而机器人行业要大发展,通用性和平台化却是必经之路,我们国产三维CAD/CAM软件中望3D目前正在大力与机器人行业形成对接,把我们在数控机床CAM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渐渐移植到机器人的仿真软件领域。我们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机器人可编程的平台,任何机器人企业都可以在此平台完成自身机器人的定制,再结合机器人自身的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和自由编程。目前中望3D正在与沪东造船,中航工业相关企业在此方面都有深入的合作。5 }2 \9 h$ \4 I# O
$ w$ v7 a5 j1 K9 `& e/ a 再回头来看机器人的上游零配件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企业。这两个领域却正是我们国内参与机器人最多的领域。机器人零配件的设计和生产需要三维CAD设计和金属3D打印机的应用,而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和数字化样机同样也离不开三维CAD-CAE-CAM的设计,装配和分析仿真。所以2015是机器人的大时代,也是我们中望3D的大时代。
1 F6 o, i- Q9 {$ W) M) P2 `- z& q) L% @4 U% L
/ ~& _: K+ E8 j% ~图/高礼成个人照8 J* ?7 n- H' K# t
6 |( k, Z' {+ V
【特约撰稿作者】高礼成,资深3D打印业界顾问专业人士,工业智能化领域专家,对智能机器人、智能机械化有独到见解,多家制造业权威媒体客座首席观察员,多次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参加业内演讲。现任中望3D中国区策略合作总监。
p4 Y) c! B3 Q3 g/ ?' \2 s3 e$ [" w! C$ `5 A7 d3 u
本文出自 中望3D官方博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r& r7 U" H' |6 o! |, y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zw3d.com.cn/blog/2015020416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