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设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论坛新手常用操作帮助系统等待验证的用户请看获取社区币方法的说明新注册会员必读(必修)
查看: 4463|回复: 3

[技巧文章] 使用CAD提高绘图效率的途径和技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遵循一定的作图原则
. o. \" L% i1 g( _- R. V  为了提高作图速度,用户最好遵循如下的作图原则: * f' v) c- A; B3 k$ s
3 [$ @  I+ l, m! p4 b. H2 V
  1.作图步骤:设置图幅→设置单位及精度→建立若干图层→设置对象样式→开始绘图。
! o  z+ S) o3 M( `9 m6 z! r: R& `
! F# j6 M- r& R/ _" X$ A% q  2.绘图始终使用1:1比例。为改变图样的大小,可在打印时于图纸空间内设置不同的打印比例。 $ X2 R* k7 S* B: o5 r7 l& I& j9 U& q
& l& ?3 U4 n: O7 ^
  3.为不同类型的图元对象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及线宽,而图元对象的颜色、线型及线宽都应由图层控制(BYLAYER)。 & ?. G' |0 T6 A6 X) K/ k7 K

. {8 u0 m' H, I, q% P* V  4.需精确绘图时,可使用栅格捕捉功能,并将栅格捕捉间距设为适当的数值。
9 y6 B* R& J2 @, M* H% P6 \  w) f: j( K5 I4 W
  5.不要将图框和图形绘在同一幅图中,应在布局(LAYOUT)中将图框按块插入,然后打印出图。
) ?. X/ `9 S! U7 b  W1 Y7 s7 q3 {/ o% V, [& ~7 Q2 f4 x
  6.对于有名对象,如视图、图层、图块、线型、文字样式、打印样式等,命名时不仅要简明,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 L  t2 k4 u) ?3 c$ M0 q
% ]  f: `- L. S* n
  7.将一些常用设置,如图层、标注样式、文字样式、栅格捕捉等内容设置在一图形模板文件中(即另存为*.DWF文件),以后绘制新图时,可在创建新图形向导中单击"使用模板"来打开它,并开始绘图。 ; H' q; U& h! g& ?

% a' Z- K' b% e- h# ~- N, v# k  二、选用合适的命令 ' F( F& H% d& [
' g  e: E( Q. g7 N) E, D
  用户能够驾驭CAD,是通过向它发出一系列的命令实现的。CAD接到命令后,会立即执行该命令并完成其相应的功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尽管可有多种途径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但如果命令选用得当,则会明显减少操作步骤,提高绘图效率。下面仅列举了几个较典型的案例。
$ B% I: }* a: Q0 p- B/ B
4 ^+ M6 i. [" y  1.生成直线或线段 , H, c6 W) D% k
5 g8 y8 ?* V) m' E
  (1)在CAD中,使用LINE、XLINE、RAY、PLINE、MLINE命令均可生成直线或线段,但唯有LINE命令使用的频率最高,也最为灵活。 , P2 t  c- F! k$ @& x0 V

! S' a' l; j2 D! j2 G* ~  (2)为保证物体三视图之间"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对应关系,应选用XLINE和RAY命令绘出若干条辅助线,然后再用TRIM剪截掉多余的部分。
2 {1 z6 b( B1 L/ n7 S& g* h- u9 n  W1 R- K
  (3)欲快速生成一条封闭的填充边界,或想构造一个面域,则应选用PLINE命令。用PLINE生成的线段可用PEDIT命令进行编辑。
  R9 W3 L2 D! p$ |
' l6 F1 ?- n: b: B& _0 `( C# R  (4)当一次生成多条彼此平行的线段,且各条线段可能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时,可选择MLINE命令。
: ^! b% v" d0 g4 u
0 r* Y2 r* R. R7 l" T! f; Z$ u  2.注释文本 0 S8 c% P" r0 [4 r

+ P. ~) X. q% E* v0 o" l3 f% I  (1)在使用文本注释时,如果注释中的文字具有同样的格式,注释又很短,则选用TEXT(DTEXT)命令。 9 F  g4 r8 N4 P9 y1 @4 P  H

* ]8 ?% w+ t, g" V8 S/ j  (2)当需要书写大段文字,且段落中的文字可能具有不同格式,如字体、字高、颜色、专用符号、分子式等,则应使用MTEXT命令。
; f4 t. l( Z  k7 x" J8 Z7 G, k/ p' l/ h' f& u
  3.复制图形或特性 / a2 Z# p9 U4 ]+ t( V, G' i

( p) S& w: j$ u! p# z0 ?  (1)在同一图形文件中,若将图形只复制一次,则应选用COPY命令。 % \) L3 a. s  O) e+ y3 S* x# H- m
- \; P+ R4 R- L$ @/ M
  (2)在同一图形文件中,将某图形随意复制多次,则应选用COPY命令的MULTIPLE(重复)选项;或者,使用COPYCLIP(普通复制)或COPYBASE(指定基点后复制)命令将需要的图形复制到剪贴板,然后再使用PASTECLIP(普通粘贴)或PASTEBLOCK(以块的形式粘帖)命令粘帖到多处指定的位置。 2 Q# k/ @2 c" J& d2 g
  F6 t- J% h; {3 y2 H3 M
  (3)在同一图形文件中,如果复制后的图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如形成若干行若干列,或者沿某圆周(圆弧)均匀分布,则应选用ARRAY命令。
- L4 M$ O. ]% D: z
" J7 y8 K; M* ]5 U  (4)在同一图形文件中,欲生成多条彼此平行、间隔相等或不等的线条,或者生成一系列同心椭圆(弧)、圆(弧)等,则应选用OFFSET命令。 " D6 l# V( d" q& }5 J7 J% w% Z
0 w) e9 I  S# m4 O5 j
  (5)在同一图形文件中,如果需要复制的数量相当大,为了减少文件的大小,或便于日后统一修改,则应把指定的图形用BLOCK命令定义为块,再选用INSERT或MINSERT命令将块插入即可。
* C) r( w1 H5 ^; ^3 x- C" |; W' z/ j6 H/ w) h
  (6)在多个图形文档之间复制图形,可采用两种办法。其一,使用命令操作。先在打开的源文件中使用COPYCLIP或COPYBASE命令将图形复制到剪贴板中,然后在打开的目的文件中用PASTECLIP、PASTEBLOCK或PASTEORIG三者之一将图形复制到指定位置。这与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应的选项是等效的。其二,用鼠标直接拖拽被选图形。注意:在同一图形文件中拖拽只能是移动图形,而在两个图形文档之间拖拽才是复制图形。拖拽时,鼠标指针一定要指在选定图形的图线上而不是指在图线的夹点上。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用左键拖拽与用右键拖拽是有区别的。用左键是直接进行拖拽,而用右键拖拽时会弹出一快捷菜单,依据菜单提供的选项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复制。
& q( J' n3 c& _- k: t2 m3 W+ [! P: G* P
  (7)在多个图形文档之间复制图形特性,应选用MATCHPROP命令(需与PAINTPROP命令匹配)。 . i0 F7 ^/ y5 Y& G- q

. [! j% X' t. \8 a  三、使用快车工具(EXPRESS TOOLS) 9 x. m) a4 M% Z( z; H

2 s5 v4 I, b6 p' n" w  所谓快车工具,实际上是为用户设计并随CAD 2000一起免费提供的实用工具库。该库中的大部分工具来自CAD R14的优惠(Bonus)工具,其余的则已被舍弃或改进,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工具。快车工具在图层管理、对象选择、尺寸标注样式的输入/输出、图形的编辑修改等众多方面对CAD进行了功能扩展,而且能非常容易地结合在CAD 2000的菜单和工具条中,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故能明显提高你绘图的工作效率。   G- D) E- M( W% Q$ L& Z
2 S- A$ T% V: Y& T
  安装快车工具的方法,是在安装CAD 2000时选择"完全"安装,或者选择带有"快车工具"选项的"用户"安装。假如当初不是这样,则应以"增加"方式重新安装CAD 2000,并选择需添加的"快车工具"。
+ S2 C6 o+ Y+ _- |. ?
( \0 Q3 _; t( }- V' r  缺省时,CAD 2000在启动时不把快车工具装入内存,以缩短其启动时间。当你第一次使用快车工具时,工具库会自动装入。不过你也可以在开始时用EXPRESS TOOLS命令强行装入。在已正确安装了快车工具的前提下,如果屏幕上未出现其"快车"菜单,你可以使用EXPRESS MENU命令将菜单显示出来。
发表于 2009-7-2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这款软件
发表于 2009-7-25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呀,说的真不错!
发表于 2009-7-2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啊,努力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免责|隐私|版权|广告|联系|手机版|CAD设计论坛

GMT+8, 2024-11-24 15:59

CAD设计论坛,为工程师增加动力。

© 2005-2024 askc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