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面对现状何去何从0 M+ q! m1 `" ` j3 A
但是,对于中国的建筑民族风格是什么、在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认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就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不了解中国这些特殊建筑形式形成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只会在现代建筑的楼体上硬搬某种廊子、亭子。误区二,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已经过时了。他们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认为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 ;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其实,梁思成先生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第三,体系的对立。有人认为中西文化体系各不相同,要搞现代建筑就不要讲传统风格,这些人虽然在中国土生土长,但受现代建筑教育多于受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建筑传统的根基很薄,基本上是喜新厌旧,缺乏建筑文化修养。新一代的建筑师认识上的浅薄必然导致一方面迫于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设法去满足政府领导和发展商的意愿,另一方面又要受到“大师”的左右。
5 O+ i# Y7 x0 E5 o v. n& u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第一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蔓延,大的文化背景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地出现了“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文化的现象,地域型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建筑文化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在受着猛烈的冲击。传统而精美的木工手艺渐渐消失,钟灵毓秀的庭院式住宅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堆叠的建筑所代替,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真的落后到这种地步,这种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地步了吗?我们应该明白不论历史文化还是建筑文化,它们的久远都是衡量历史珍贵性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这些生长于本土的建筑文化,它们之所以能长存这么久远,就是因为它们在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运用当地技术以及体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自身的优点,它是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改良、应该吸纳未来文化的影响,但这不是我们抛弃祖先留给我们遗产的理由。因此在我们这个有着辉煌文明史的国家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 z, H7 r: E7 U, |在“国际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不能一味封闭自己,也不能完全西化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正如贝聿铭大师所说“中国的建筑要有中国的面孔,就要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不能简单的抄袭西方的东西。”所以说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应该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未来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文化。
. G; F# S( C) j0 x* K4 p参考文献:
2 c. \$ p1 B( N6 Z% o! j2 k" s[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173-185
! C6 [7 S& E+ i[2]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弘扬和培育民族审美精神[J].人民日报,2003(1)4 Z" h' L3 @4 X0 Z
[3]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9):50-53& Z) N7 Y7 R- D, R. e
[4]梁思成.梁思成文集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154-1586 I+ I* C& M6 W3 t$ {9 K/ v. `' T
[5]杨宏烈.名城美的创造[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11):124-1353 s/ a2 K# {: m( A
[6]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H4 ^0 `3 U9 J; f6 a[7]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
5 o9 L, W7 a+ ~* s4 _* `# r/ F[8]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