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下的“中德对抗赛”
近一段时间,“工业4.0” 这个由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概念,频频在汽车业被提起。“工业4.0”虽然推出历经一年,但德国知识界对其讨论整整进行了10年。这桩彻头彻尾由联邦政府推动的务虚项目,却得到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高达2亿欧元的资助金额。与此同时,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也呼之欲出。在今年的多个工信部内部会议上,工信部领导都曾要求要抓紧推动“中国制造2025”。如果说德国的“工业4.0”是德国在面对美国的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制造成本侵袭下,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途径、重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在“工业4.0”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已一触即发。
案例 德国
http://img.vx.com/uploadfile/data/2014/1215/20141215021610983.jpg
简朴厂房里的最先进生产平台
“工业4.0”是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的,已上升为德国国家级战略。不久前,记者走访了被誉为德国“工业4.0”模范工厂的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制造厂,那里正是未来德国工业的一个缩影。
这座位于巴伐利亚州东北小镇上的工厂其貌不扬,只有三座外观简朴的厂房,但却拥有欧洲最先进的数字化生产平台。工厂主要生产PLC和其他工业自动化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论元件、半成品还是待交付的产品,均有各自编码,在电路板安装上生产线之后,可全程自动确定每道工序;生产的每个流程,包括焊接、装配或物流包装等,一切过程数据也都记录在案可供追溯;更重要的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可通过预先设置控制程序,自动装配不同元件,流水生产出各具特性的产品。
通过工业4.0德企生产效率提高三成
安贝格工厂不是孤例,相似的生产方式革新正在德国其他大大小小的工厂中展开,尤其是在汽车、机床制造业等领域。
根据通行的解释,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工业4.0”提高30%。研究机构希望以集约化成本优势,打败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目前,投资圈正在流行“工业4.0消灭淘宝”的段子。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称,整个投资界都在寻找符合4.0特征的企业,作为投资机构的标配。未来3-5年,4.0概念必将大热。
德国政府和产业界至少成功炒热了概念,2亿欧的初始投入当然不会就为了得个碰头彩。和美国人动辄以执信息产业牛耳的曼威英雄劲头不同,德国人始终不会忘记自己在工业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优势。自己玩概念,自己制订标准,然后坐等全世界的产业跟进。这样就掌握了“工业4.0”的制空权,所谓智能工厂的模式也就固化下来了。如果从钢板打孔间距到智能物料车的行进方式,都是德国人说了算,下一代的汽车制造的高端地位自然仍由他们把持。
不过,专家指出,并非一切工业领域都直接受“工业4.0”洗礼,“工业4.0”是否意味着德国工业将永保竞争优势仍有悬念。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鲁思沃指出,虚拟和实际生产中需要数字建模的行业、产品比较复杂以及产品变化较多的行业将是“工业4.0”的主力,其他行业则并不一定,因此未来德国工业世界的面貌尚未完全清晰。
案例 中国
http://img.vx.com/uploadfile/data/2014/1215/20141215021610845.jpg
广州花都的智能汽车生产线
广州花都神山镇一带,围绕东风日产聚集着许多汽车制造上下游企业,其中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当“工业4.0”的概念来到中国,它最早进入的产业就是汽车制造,成为一个显著代表,原因很简单,只有汽车制造这种“高帅富”的制造业才能大规模地消费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工业4.0”所描绘的全自动生产、智能工厂、小批量,在广州汽车企业中已经变为现实。汽车生产线追求的“柔性”,即同一条生产线能随机生产不同车型,实际上就是“工业4.0”所说的“小批量”。
中德企业合作有“贵宾通道”
广州明珞装备总经理姚维兵认为,在“工业4.0”时代,消费者可以直接把订单下到工厂,不需要经过电商,未来流通环节掌握在物流企业手中,因此像顺丰这样的物流企业可能是未来的商业王者。
德国库卡机器人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辛志说,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电商市场占有率能否超过50%”对赌,但现在这个赌局基本上已经撤消了,因为马云收购了传统零售终端,而王健林也进军电商。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一定是互相融合,淘宝不会只做电商,随着工业的变革,他们也会转变服务方式。尽管未来消费者可以向工厂直接下订单,但工厂是海量的,消费者也是海量的,双方要互相联系起来,让供给找到需求,必须依托一个平台。
中国政府也制定了2025发展计划,相应地提出工业智能化的内容。但信息化水平发展差异巨大的两个国家,不可能应用同一套战略。德国人的算盘是将中国产业仍然固化在低价值端。如果中国企业仍愿意给德国的高端制造做配套,即便在中低端制造业取得统治地位,也无碍德国“蛋糕”。
更重要的是,德国是中国在西方最亲密的伙伴,双方都对美国信息技术的两面性抱有疑虑。双方政治关系热络的结果是,中国为德国企业开辟了“特殊进入途径”——就像机场的贵宾通道。中国政府已经并继续给予德企更多的商业机会。在汽车业中,长期的合作关系已经使双方达成新的妥协。
和对美国硅谷的公开戒备态度不同,德国仍然看重中国的商业机会和中国政府的合作态度。但私下里,德国人仍然把专利群攥出水来。“工业4.0”从本质上是某种“整军”规划,而非合作计划。中国企业如果面临来自不同时代的竞争,将再次发生一面倒的“屠戮”惨剧。所幸,“工业4.0”的复杂性和极度的野心勃勃,令其发展道路不会平坦。中国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决定行止。
文章整理自长江商报
推荐阅读:工业4.0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总算说明白了
图纸推荐:v12发动机 曲柄压力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