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4 wsz100 的帖子
厉害!总是振振有辞!;P 楼主厉害啊 :victory: 哇呀,好看,顶了· 原帖由 xhq1954425 于 2008-9-28 12:32 发表 http://www.askcad.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厉害!总是振振有辞!;P
呵呵!我们不能因为会了加法就不用乘法了啊!1+1我们知道等于2,1+2我们也知道等于3,1+2+3+4+5+6.....+100=? ,只会加法的人只会累个半死!而高斯却用到了乘法,因此他能提前放学了!一个比方,没有标榜自己的意思,实际上除了"加法",还有"微积分",三角函数等等,我也在摸索中,为自己找到一个简便方法而努力,大家共勉吧!!!!
回复 #19 wsz100 的帖子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奇,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偶然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例如3+3=6; 11+13=24。他试图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屡战屡败。1742年,无可奈何的哥德巴赫只好求助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欧拉很快回信说,这个猜想肯定成立,但他无法证明。有人立即对一个个大于6的偶数进行了验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结果都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证明。于是这道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素数之和[简称(1+1)]的猜想,就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 本帖最后由 newdhj 于 2008-9-28 19:57 编辑 ] 原帖由 newdhj 于 2008-9-28 19:51 发表 http://www.askcad.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奇,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偶然发现 ...
我们是否有点跑题了?一个比方而已,并不暗喻什么呀!:P ,实际上与1+1齐名的定理还有"四色定理",即地图上复杂的行政区图只要用四种颜色就可以标明,图形组合再复杂也没有重色,此题面也很简单,但用数学来证明却有极高的难度,虽然现在用计算机证明了,但结果仍然遭到数学家们的置疑,说是人工无法验证,软件也会出错,这是题外话,呵呵! 原帖由 wsz100 于 2008-9-28 23:32 发表 http://www.askcad.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是否有点跑题了?一个比方而已,并不暗喻什么呀!:P ,实际上与1+1齐名的定理还有"四色定理",即地图上复杂的行政区图只要用四种颜色就可以标明,图形组合再复杂也没有重色,此题面也很简单,但用数学来证明却有极 ...
哪敢跑题,跟着还来不及呢。面对位”桃李芬芳满天下“的专家也想学点1+1,现在竟然又引出了”"四色定理"真是闻所未闻,厉害!
其实在发帖前我预感有"黄雀在后",发稿中说明这是软件的一种现象也是一个功能,13楼也做说明“就事论事再把过程说下去,......".果然不出所料,就是有人挑精捡肥、东扯西扯、吱吱不休 真叫人难以招架。
回 振振有辞:
听说过“五光十色”!是十色定理吧?你十和四……笔误……?:o不过我认为 振振有辞 好象还是挺有才!;P :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xhq1954425 于 2008-9-29 07:58 编辑 ] 原帖由 xhq1954425 于 2008-9-29 07:53 发表 http://www.askcad.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听说过“五光十色”!是十色定理吧?你十和四……笔误……?:o
不过我认为 振振有辞 好象还是挺有才!;P :victory:
是否笔误,google搜索或者百度一下便知;至于是否有才,网络流行一句名言:怀才如怀孕,时间一长便知。我想我一个男子做不来那女人的活,“喋喋不休”,“坐而论道”也许还行,(黄雀?我变鸟人了?。。。:funk: ) 学习了。对于我来说,只要能学到东西,只要你比我强,你就是老师。活到老,学到老。
对于哥德巴赫和四色,知道但从不敢遐想。唯一想念的是当年画个圆,在圆中胡乱画线,然后图黑白2色,总能不重合也。 漂亮!!!!!见识了一把
回复 #25 a88170 的帖子
找个中国或者世界政区图试试吧!也许黑白二色就无能为力了!:) 摘网络文章如下:四色定理的诞生过程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另外两个是费马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Francis Guthrie)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
11年后,即189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在J. Koch的算法的支持下,美国数学家阿佩尔(Kenneth Appel)与哈肯(Wolfgang Haken)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当时中国科学家也有在研究这原理。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 有点热闹哦!大家是对的哈! 高手,厉害。我们能学吗?这是什么软件做的。